□王子敬 中铁电气化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出兵干预,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踏着雄壮的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半岛。面对装备精良的骄横对手,290余万人次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艰苦卓绝的战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或许美国人永远也想不通,更不愿承认,武装到牙齿的王牌精锐,怎会败给一支靠着“炒面拌雪”才能填饱肚子的“泥腿子”部队?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战争论》的作者冯·克劳塞维茨说过,“在战争中,只有世代传承的坚忍精神,才能引导人迈向最终的胜利”,《曹刿论战》中也有“夫战,勇气也”的经典论断。归根结底,除去武器装备的配比与战略战术的运用,一场战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更是对战双方“精气神”的比拼与较量。
回望曾经的狼烟滚滚,抗美援朝的胜利更加证明了“物质为柄,精神为刃”的道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风骨可谓中国人民志愿军取胜的关键。在坚韧风骨的支撑下,“最可爱的人”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浴血纵横;在山头被敌人炮火削平之后依然死守不退;在敌我实力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搏杀千里,创造出世界空战史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曾经,我们挺着桀骜的风骨,同敌人、同自然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顶着全世界的嘲笑鄙夷,攻下“大庆”,摘掉“贫油”帽子。在一穷二白的境地下,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让所有人对东方雄狮刮目相看。
如今,中华民族的风骨依旧,血气依旧,逐梦的憧憬也越来越光辉灿烂。我们的隧道,穿越千山,我们的大桥,横跨五湖,我们的盾构挖掘机如雷轰鸣,恰似震荡不绝的战鼓!从世界范围的“抗疫战”、到华为引领的“攻芯战”、再到“抗疫情、保增长,大干一百天”的专项“战斗”,不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可以底气十足地回答:“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为则必成。今天,站在实现“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儿女前进的步伐依旧稳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号声永远嘹亮。无论对手是谁,不管困难几何,“钢多气更多”的我们定能锻造出更为坚韧的风骨,百战不殆,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