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水而融,被广东鹤山人民誉为“母亲河”的沙坪河,曾一度水体黑臭、岸草杂生,如今是水清岸绿、路畅景美、鱼翔水底、白鹭遨游,并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工程”。
荣誉的背后,是省市各级政府倾注的心血,是中铁上海局建设者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从“蓝图”到“实施”
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承载着鹤山市政府和40万市民的嘱托与希望。政府于2014年7月开始规划,经过调查研究,最终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工程分为两期实施。项目内容包括沙坪河综合整治,第二污水厂二期截污管网,支流流域内工业、生活、面源等控源截污工程。
项目以PPP模式建设,总投资50859.83万元,也是中铁上海局首次承建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2016年初进场筹备,7月正式开工,2019年12月竣工。
现在,鹤山“三段八景”——文化段、水乡段、新城段及梯田花园、清溪叠翠、清泉如许、三夹腾龙、柳岸芳踪、鹤舞沙洲、荷塘月色、千舟竞渡,全部变成现实。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沙坪河宛若画卷,成为鹤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荒滩”到“公园”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沙坪河,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环保部门2011—2014年水质监测显示,水体长期处于劣Ⅴ类水平,枯水期水体发黑发臭现象明显,沿岸荒草丛生。河道污染对城区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造成极大损害,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中铁上海局因地制宜实施整治项目。他们兼顾水乡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保护挖掘鹤山龙舟文化、榕树文化、咏春文化、舞狮文化等传统特色,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绿化植物和山体,运用景观设计手法,沿河打造鹤山新“八景”,塑造文脉与水脉交织的滨水空间,促成了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
行走在今日的沙坪河,可以看到,景观绿道两旁具有古朴气息的高杆路灯依次排开,满目葱翠的灌木丛和高大挺拔的大树迎风摇曳,绿地繁花如瀑,一步一景,水岸如黛。夜晚,沙坪河沐浴着明月的清辉,两岸高楼霓虹璀璨映照河面,一座座形态各异的跨河桥灯光亮起,波光粼粼,桥水合一,犹如七彩明珠镶嵌。
从“天堑”到“通途”
工程新建桥梁两座,分别是龙舞桥和三夹桥。龙舞桥是河流八大景点之一“荷塘月色”上的人行景观桥,长270米。三夹桥是市区连接古劳水乡景点的交通要道,采用5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墩6个,长142米。其上有110千伏高压输电线,下有9千帕输油管线,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输油管线在2号、3号桥墩之间,紧邻3号墩。项目部与相关单位多次现场实地踏勘,采用物探仪精确定位管线位置,并做好警示标志;优化方案,将3号承台以墩身为中心点逆时针旋转25度,使承台与管线平行布置,承台距管线最短距离达到9.9米,满足了管道安全距离至少5米的要求;距管线两侧5米,用隔离网封闭,禁止机械侵限,保障了桥墩基础施工安全。
高压输电线在2号墩至3号墩桥跨箱梁正上方,桥面距高压电线垂直距离约7米,垂直投影宽度约6米。为保证箱梁正常施工及人员作业安全,项目部在高压线正下方、桥面上方2米处设置绝缘板防护棚,同时加强工人安全教育,为工人配备绝缘护具,确保了施工安全推进。
三夹桥和龙舞桥分别于2018年2月和7月开通,为河流两岸居民、观光游客、车辆出行提供了便捷通道。
从“水患”到“水利”
鹤山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具有海洋气候特征,温、光、热、雨充足。河流下游两岸为堤围区,地势低洼,河涌、鱼塘、耕地及村镇广布。县志记载,鹤山城频受洪水侵害。1962年遭遇的特大洪灾,使城区大部分和市郊四分之三面积被淹,古劳水乡河溃堤,损失巨大。此外,当地还长期存在污水直排、航运能力不足等问题。
市政府与设计院多次实地考察,并由专家论证,决定了防洪工程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方案。工程按照河道清障、河道疏浚、堤岸加固和穿堤涵洞工程分步实施。施工共清理干流附近150亩鱼塘及房屋;疏浚干流河道8770米;采用挡墙及抗滑桩支护1300米深槽逼岸段,采用雷诺护垫防护加固825米主河道迎流顶冲段。
2018年,项目部抢在古劳水乡“北控水务杯”龙舟赛之前完成了河道疏通、堤岸加固和龙舟国际赛道工程,助力了岭南水乡特色文化展现。
从“双赢”到“多赢”
综合整治的目标是环境保护,经营的宗旨是服务市民。服务设施包括公园、亲水步道、龙舟赛道、停车场、游泳点、观景台、卫生间等,满足市民的运动、休闲娱乐等需求,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随着水质好转,河里的鱼虾也多了起来。丰富的鱼虾吸引了不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来到这里栖息。目前,生活在沙坪河两岸的白鹭至少达到3000只。环境的改善也吸引着周边和远道而来的游客,2019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
项目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8年。只有把运营做好,才能确保PPP项目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后期经营,采取了流域治理技术方案和融资方案,盘活政府与存量水务资产,带动全市基础设施升级,实现了灰色设施与绿色设施的深度融合,生态资产全面升级。这样一个运营期长达8年的项目,如果单靠政府付费维持,无疑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社会资本方在合理的营收空间内深入挖掘,通过城乡治水、河流修复、空间贯通、文化景观的流域治理全产业链,系统规划,建立了长效运营体系,实现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打造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水生活”九位一体生态文明格局。
水质更优良、环境更优美、空间更舒适,这项工程,将使城因水兴、城因水美、城因水强,最终必定实现“多方共赢”。
白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