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娟 中铁物贸鲁班公司
“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这是文学家汪曾祺曾经说过的话。逛菜场对于我一个游走于全国各地的施工一线的工程人来说,首先是生活的必需,然后是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
每到一个新的工地,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现食物的原因,我们女同志首先要到工地附近的菜场去转转,也许是它允许一个外来者,近距离静静观赏,那里有鸡蹦鸭跳,大呼小叫;也许是它有烟火味和这个地方最本真的生活气息,让人更容易打量一个地方的鲜活生活;也许是菜场的价格,永远是这个地方最朴素的价格,显示着对一个外来者的公平与实惠;也许是我们工程人早已习惯迅速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生活习俗,加速与地方融合,促进企地共建。
当工地远离城镇时,当地有的菜场就是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清晨带着地方特色、沾着满身露水的菜市场,是田头清蔬、家乡活禽水产的集散地与物流中心。各种应天时顺地利的果蔬轮番上市,可以知节气,应时节。菜的销售者操着浓郁的地方口音,热情纯朴地介绍着他的菜。我们交流起来居然毫不费劲,要么说对方的语言加手舞足蹈,要么讲普通话,渐渐地再也没有了你是这里人,我是那里人之隔阂,成了同舟共济的一家人,看着这些“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新鲜带着泥土清香的蔬菜,渗透着浓浓的情谊。如遇上炎热的夏天,他们会把在井水中浸泡的西瓜挑送到工地,汗流满面的员工们一刀下去,咔嚓有声,香气四溢,顿感一股凉爽涌上心头。
距离城镇近的工地,菜场基本就是有两种,一种是超市,一种是规划有序带有顶棚,敞开迎接八方来客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里水泥砖砌成一米多高的平台,各种萝卜西红柿白菜土豆、牛羊猪鸡鱼鸭虾蟹、苹果橘 子梨西瓜、米面粮油调味品……分类有序,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叶子上喷洒的水滴晶莹剔透,牛羊猪肉类的案台擦得干干净净,鸡鸭鱼买了现杀,几分钟就拾掇好给你,足以满足你挑剔的菜篮子,端倪出一个人家餐桌上的风味菜谱,触摸到这个地方的地表热气。
全国各地的菜场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成为当地的一处风情博物馆,有着各种各样的神态表情、热气腾腾、方言俚语、家庭主妇和行色匆匆的旅人。比如阜阳称呼男孩子为“半橛子”,合肥叫“侠们”,东北叫“小崽子”,等等。
如果说人生百态,那么菜场就是打量鲜活的人生,让生活回归本真。我们工程人精心装点祖国的大好河山,但生活却质朴的像路基上的细小沙石。
时光荏苒,不觉间我已离开工地多年,久居城市。现在足不出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一家人餐桌上的风味便可被配送齐全,可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更情愿拉着小购物车去菜场买菜,也许又应了汪曾祺先生的话:生活,是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