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新春,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团圆的温馨。春节前的两天, 中铁五局六公司南京地铁1号线项目部全体人员都在准备回家过春节了。项目部安排了几名员工留守, 许红是留守人员里唯一的一名女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疫” 中, 她毫无怨言的坚守在工地上,选择将背影留给家人, 将健康留给他人。笔者记录下她的故事, 致敬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 “厨嫂” 。
突如其来的疫情
大年三十, 项目部的其他员工都已全部离开了项目驻地回家过年了。项目部的早晨, 依旧开始热闹起来, 许红早早地起床为留守员工们煮汤圆, 项目部的小伙子们也穿起新衣, 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门外贴上了对联, 红彤彤的灯笼也挂了起来。
刚过晌午, 餐厅里就开始飘散出酒香、 肉香的味道。许红穿着白色工装,忙碌了一个上午。留守的几个小伙也兴致勃勃地跑进了厨房, 大家一边准备年夜饭, 一边兴致勃勃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述说着春节换班回家后与家人们、 朋友们的团圆相聚的场景。
“我回贵阳后一定要去吃我惦念了一年的烤豆腐! ”
“我回去后要和父母一起去看元宵灯展, 票都买好了! ”
围坐在饭桌前, 许红和大家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 准备吃年夜饭。电视上新闻联播, 播放了新冠疫情和武汉封城消息,快乐的气氛一下增加了几分惆怅。
健康的守护
疫情来得突然, 前期项目部并没有太多的防护物资。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尽可能地减少人员外出接触, 许红每次出去采购菜品都是一个人出行, 一次采购几天的食材。每次回来, 她都是满头大汗, 双手也被手提袋勒出了红印。
疫情期间, 食品采购、 餐具消毒、 菜品清理、 营养搭配、 厨房消毒、 送餐到位,面对这些繁琐而辛苦的事务性工作, 每一步、 每一项她都时亲力亲为, 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热情周到丝毫没有懈怠。她说, 这是应该做的本职。
待定的归期
新年钟声的余音还未散去, 新冠病毒疫情却日趋严重, 全国各地陆续加强管控。疫情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疫情改变了项目部原定的值班安排, 大家原来的归家计划也泡了汤。
正月初八夜晚, 项目驻地夜深人静。闲下来的许红思量了许久, 给老公打了电话:“老公, 一年没见面了, 家里还好吧? ”
“家里一切都好, 一家子都在等你回来过大年呢。 ”
“老公, 今年元宵节我不能回家过了。 ” 说到这里, 许红的话语有些迟疑和哽咽。
“疫情这么严重, 你就是个劳务工,你干吗这么操心呢, 你都一年没休息了! ”
“身份不重要。这个时候换班的人也出不来。项目上这些孩子们就和我们儿子一般大, 我要不留在这里, 不知道会吃成啥样, 还在长身体呢。我想你肯定是理解我的。 ” 许红希望得到老公的理解和支持。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
“等疫情过去了, 我就回来。 ” 许红是江苏本地人, 家就住在离南京一百多公里的泗洪县青阳镇上。儿子是一名货车司机, 老公在省内各地打工。为了留守人员有一口像样的饭菜, 她决定留下来。
一场疫情, 让计划好的相聚变成了待定的归期。疫情阻挡了她回家的路,却展现出许红对大家的一片热心。
因为坚守而美丽
“今年, 我欠了家里人一顿团圆饭,欠我过世的父母一炷拜年香。 ”年过 50的许红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当谈及家人时, 她不免满是对家人的愧疚,但随即她又坚定起来, 说道:“总得有人留下来。虽然我只是一个厨师, 但仍是一个岗位。 ”
传统佳节时, 新冠疫情中, 需要无数的平凡人挺身而出, 一切都因坚守而美丽。项目部厨师许红就是这千千万万平凡人中的一位。她被员工们誉为工地的最美 “厨嫂” 。她用自己的行动, 承载了大家的健康; 用自己的舍弃, 换来了他人的团圆, 这是敬业与奉献的价值体现, 更让员工们看到了许红超越 “小家” 成就“大家” 的美好的人生境界。 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