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0日
入党路上念党恩
文章字数:1,746
  岁月悠悠, 我入党已经15个年头, 但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一幕仿佛还在昨天。恰逢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98周年华诞, 往日入党路上的点点滴滴扑面而来。回忆写过的入党申请书, 回想那些入党路上给予我帮助的人与事, 心情再次澎湃,党的恩情常驻心间。我无悔, 我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了伟大的党; 我自豪,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清晰地记得, 1995年8月, 我收到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录取通知书时, 母亲为一年两千多元的学费发愁的情形。父亲去世的早, 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子女, 每日不停地在田地里操劳, 家境仍然异常贫寒, 学费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母亲咬咬牙说,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去省城上学。那时, 整个暑假母亲每日天一亮就带着我去岷江畔沙石场打工, 两月下来, 加上家里的积蓄, 学费仍旧不足。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 母亲终于放下颜面, 亲戚朋友、 东邻西舍一百、 两百借钱筹集我的学费。开学前的第三天下午, 老村支书突然来到我家, 递给母亲一个装有五百元钱的信封与一纸家庭贫寒证明书, 说是全村党员的心意, 再难也要让孩子去上学。我看到母亲脸上淌着的泪水, 感激地一再向老支书说谢谢并连连告诫我要记住党的恩情。末了, 老支书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好好去上学, 好好奔前程, 将来有出息了, 不要忘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那一刻, 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党的 “为民” 心, 党的恩情也就此记在了我的心间。
  当我顺利来到省城入校上学时, 心细的老支书那纸家庭贫寒证明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党委研究决定, 每年免收我一半的学费, 这对我来说, 不亚于雪中送炭啊。组织的关心, 让我感动不已, 化作我学习的动力, 年年一等奖学金都被我拿到手中。四年期间, 我还担任班团支部宣传委员、 校团委宣传干事、 校报编辑。校团委、 校报社, 是历年优秀学生党员云集的地方, 他们活泼、 严谨、 甘于奉献、 带头表率、 积极参加组织各项活动,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要做一名党员” 成了我心中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在学校最后的那一年里, 我大量阅读了图书室里的关于党的书籍, 积极参加党课培训, 甚至喜欢上了革命题材的文艺电影电视剧。每当看到那些在烽火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 每当听到优秀党员的故事, 内心就产生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一种崇高的信念油然而生。可以说, 中专那四年, 完成了我对党的认识, 树立了我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1999年7月毕业后, 我到隧道局一处参加工作以来, 辗转株六铁路复线、 杭金衢高速公路、 三凯高速公路工地, 先后担任四分公司技术员、 测量主管、 工区技术负责人兼团总支书记, 切身接触与感受到我们的党员在施工一线冲锋在前、 吃苦在前、 全心全意服务企业、 服务员工的精神。我总是有意无意与他们沟通交流, 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靠着在学生时代练就的文字功底, 我开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倾诉笔端, 写工地新闻、 写人生旅途悲欢, 更大写特写我们可敬可爱、 无私奉献的一线党员。他们的身上, 始终透着一种觉悟,一种向上的力量, 正是这种觉悟、 这种力量,让我在2001年7月1日第一次鼓起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2004年5月20日, 党支部就我的入党问题专门召开支部会议, 在会上, 我饱含深情地宣读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虚心接受了各位党员对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当得知最后党员民主举手表决, 以全票通过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时, 我热泪盈眶。当晚, 我迫不及待地把入党的消息告诉了母亲, 母亲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说好、 好、 好, 并嘱咐让我安心工作, 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不要辜负了组织的希望。当年7月1日, 在项目组织的党员座谈会上, 我和同期入党的另外两名同志终于光荣地站在了党旗下, 举起右手, 跟着党总支书记面对鲜红的党旗进行了宣誓。誓词中每一个字我念得心潮澎湃、 激动万分。自己终于成为一名党员, 一种神圣与庄严盈满了脑海。
  如今, 参加工作20年来, 我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 角色转变, 党员身份未变。我始终坚定 “永远跟党走” 的信念, 并作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 在党的旗帜指引下, 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可以说, 没有党的恩情, 没有党的培养, 就没有我的今天。每当工作上遇到各种困难时, 我一想到入党宣誓的那一幕,一想到 “对党忠诚, 积极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的豪迈誓言, 身上就有了巨大的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再苦再难, 也决心与员工一道, 执著向前。 佘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