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8日
邂逅非洲
文章字数:1,149

□ 蒋修妮 中铁五局一公司

  一天,姑妈从杭州打来电话,没有往日问候寒暄的开场白,火急火燎地让我们赶快打开电视,央视一套纪录片《中非合作新时代》第三集里,在非洲几内亚卡雷塔水电站工作的表弟幸运“亮相”。尽管“登场时间”仅有2秒,但我们还是精准地认出了这位操纵无人机对输变线路进行故障排查的小伙子。姑妈终于看到了2年没有回国的表弟真正的工作环境,话语中有着一种骄傲和自豪。
  作为家里的老铁路,父亲在他的记忆里,也有着一段难以磨灭的非洲情缘。1970年,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父亲所在的中铁五局一处前身“铁道部第二铁路工程局第十四工程处”随之更名为“交通部第二铁路工程局第十四工程处”,就在这一年,局里接到交通部援建非洲坦赞铁路的施工任务,随即组建了8个大队和40个分队共8115名职工的援建施工队伍,承担943.72公里线路的施工任务。父亲所在的四分队驻地坦桑尼亚鲁盖马,与其他分队一道担负姆马段西段基太提至马坎巴科的施工任务。
  在父亲的记忆里,这是一片“黑色和红色”交织的土地。黑色的皮肤,黑色的茅草屋,黑褐色的木薯饭,每个村落前树立着黑色的木雕图腾……一切都充满原始的神秘感。而红色,是建设者眼里闪耀最多的颜色,红色富饶的土地,红色绚丽的果实以及建设工地上无处不在的红旗。作为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也作为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红色,在父亲这批援建者心里,除了代表建设者满腔的激情和非洲人民好客的热情,更是牺牲与奉献的象征。在一年到头只有夏季的热带非洲大陆,测量运输这样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重体力”活。父亲和工友们每天都要无数次往返穿梭在高可没人的茅草丛里。非洲朋友们担心来自遥远东方国度的朋友们肤色“太白”容易招引昆虫叮咬,就用红土拌和的泥浆往工人脸上身上涂抹,但遇到最令人恐惧的马蜂和毒蛇就难以招架了,即便穿上厚厚的衣物带上帽子也难以抵挡“进攻者”的骚扰。进场初期,很多中国工人因为毒蜂的蛰咬全身肿胀溃烂,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因为蜂毒和疟疾而致命的专家和工人有的不能及时送回国内就此长眠在这片炽热的土地。
  两年后,因为轮派人员的到来,父亲离开了坦赞铁路回国。分别时,驻地部落经常帮他背器具的黑人朋友送给他一串斑斓的牛角手珠,还把自己家做的“手工石臼舂咖啡”送给队友们。父亲和工友们则把非洲朋友们最喜欢的中国草帽和风油精留给他们。至今,这串小小的手珠还家里保存着,色彩依然。
  如今,当年援建坦赞铁路的工人们大多已步入古稀之年,尽管他们中大多数没有机会重新踏上这片神奇的大陆,但由他们开启的中非“铁路外交”在今天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在片土地上续写。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坦赞铁路让中国凭借铁路进入非洲,获得入非洲基建的“入场券”,那么今天,我们早已把非洲作为基础建设投资的“主场”,把非洲从援助对象变为我们重要的战略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