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1993至2003年间,中铁大桥局的桥梁建设者们始终牢记建设芜湖长江大桥(1993年开工,2000年建成)时发出的“质量宣言”,把打造精品工程作为不懈追求。
进入21世纪,大桥局在东海大桥(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建设期间,自主创新研制了起重量2200吨的“小天鹅”海上运架一体船。这一创举,实现了将70米整孔箱梁陆地上预制,再运往海上整体架设,变海上施工为陆地施工,确保了海上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东海大桥建设时研发的成熟技术,也为后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世界名桥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铁大桥局的桥梁建设者,不仅在蔚蓝的大海上架起了长虹,还在青藏高原打通了一条天路。
2003年,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开建(于2006年建成)。针对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建设者在钢结构上采用柔性氟碳漆防护体系,并采用了高原耐久性混凝土,以高质量确保了列车能在极端条件下安全、平顺通行。
逐梦速度不断超越
2004年至2009年间,伴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加速,中铁大桥局的桥梁事业也进入了高铁时代。
在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2004年开工,2009年通车)让高铁第一次跨越长江。这座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荷载最重的斜拉桥,具有钢桁梁桥面宽、运营时速高、结构形式新、施工工艺新等特点,并于2010年荣获国际桥梁界影响力最大的乔治·理查德森大奖。
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006年开工,2011年建成)创造了同类桥梁4项世界第一。在当时,它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大桥,其主跨336米的双跨连拱为世界同类桥梁最大跨度,其300公里的设计时速位于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世界领先水平,并于2012年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大奖。
在郑州,郑新黄河大桥(2007年开工,2010年通车)是京广客专与郑州至新乡G107复线共同跨越黄河的特大公铁两用桥,其主桥为主跨168米的六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设计荷载为标准一级公路荷载的1.3倍,是世界设计标准最高的公铁两用桥。
展示一流引领先进
2011年至今,中国中铁在桥梁事业上,始终将“推动中国桥梁事业发展,赶超世界桥梁科技先进水平”作为最高理念和神圣使命。
2010年开工、2014年通车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创新采用钢混结合梁作为大跨度悬索桥的加劲梁,提高了钢板主梁结构的抗风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大跨度悬索桥桥面铺装的技术难题。其建成时是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
2009年开工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座长55公里的跨海长桥。在复杂地质、恶劣海况、多变气候的条件下,中铁大桥局仅用两年零八个月,就率先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离珠海侧最近标段的主体工程,刷新了中国海上连续长桥建设的速度,彰显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实力。
2013年开工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也是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全长16.34公里)。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被称为“建桥禁区”。
2014年开工的沪通长江大桥,为满足长江航道远期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桥梁通航孔净宽等通航、水流及河势要求,采用了连续5跨斜拉桥的解决方案。其1092米的主跨,使之成为世界上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铁两用桥。
“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一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当年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道出了桥梁发展的要义。
中国桥梁40年的快速发展,正是与改革开放同行、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的必然结果。中铁大桥局的桥梁建设者们,在当今“发展”成为主旋律的新时代里,也必将进一步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紧密相连,继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中国桥梁”发展的卓越新篇章。 曹雪 赵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