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墨 中国中铁总部机关
结识中铁一局高吉立先生已很多年了,最近得他一本2017年11月由香港艺文出版社出版的书,一气读完,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书名叫《忠实剥离》,叙述了陕西作家陈忠实在写作上是如何从散文、诗歌到短篇小说,又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由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不断“剥离”,升华,像蛇一次又一次蜕皮成长、成精,最终写出惊世骇俗的《白鹿原》,一跃成长为一代文学巨匠的人生历程。
写这本书的起因,据高吉立本人介绍,2016年因病休长假期间,适逢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契机,突然动意系统地查阅陈忠实的相关资料,逐条收集分析,积累书写而成书。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高吉立喜欢陈忠实的书,通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兴趣是成事之母;二是与陈忠实一样,高吉立是个铁杆的足球球迷,对中国足球充满唏嘘之情;三是两者都是陕西人,潜意识中有着深厚的陕西人情结;四是高吉立满心文学情怀,对陕西的风物、掌故熟悉,年轻时一定也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文学梦。
不了解陈忠实的,总觉得《白鹿原》连载于1992年《当代》第六期和1993年《当代》第一期之前,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1993年6月《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似乎陈忠实是突然地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促成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的盛况,一时“洛阳纸贵”。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而1997年陈忠实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其知名度又进一步发酵。2006年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名列第13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有点“家喻户晓”的意味,名气突破了文学界的边际和范畴。
高吉立的《忠实剥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告诉大家,陈忠实并不是大家想象那样,一夜成名,是个“暴发户”,而是通过长期积淀,循序渐进,刻苦努力的结果。《白鹿原》是陕西深厚文化长期积累,扎根秦文化传统,并吸收世界最新文学理念,开出的一朵绚丽而永不凋谢的文学艺术的奇葩。
陈忠实1942年6月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高中学历,没上过大学,1962年9月参加工作,是学校的教师。于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时年23岁。1966年2月入党。1968年11月至1978年7月,“文革”期间时任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发表习作若干,在陕西文艺界已经非常有名气。
高吉立认为,改革开放前陈忠实的作品,受“文革”主题先行等风气影响很深,个别文章如《无畏》等因政治方向问题可能还影响到他的创作,所以后来陈忠实文集,把这些作品有意摒弃掉了。因而,直到陈忠实的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他以新的面孔重新步入文坛,并开始有了全国的“大”名气。但当时他的名气还不如写出《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路遥,直到《白鹿原》写成发表后,陈忠实超过了路遥,排名陕西文学“三剑客”之首。
陈忠实其人耿介,嗜酒嗜烟嗜茶,是个性情中人。高吉立先生如此喜欢陈忠实,如此用心用力劳神去研究、梳剥整理陈忠实的成长史,可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目中仍然是个希望自己做一个像陈忠实似的地地道道的陕西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