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4日
“一带一路”上的优秀党员
——记中铁二局六公司磨万一分部总工程师徐州
文章字数:1,262
  在中国中铁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上,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再次映入与会者眼帘——徐州,再获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只是他近年获得的诸多荣誉之一。
  6年前,历经广珠城际、钦北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历练的徐州跟随中铁二局海外工程建设大军,走进非洲、转战老挝,在参建的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和老挝中老铁路的过程中一路高歌猛进,科技攻关结硕果,斩获多项荣誉,成为“一带一路”上一名“响当当”的中国工程师。
  亚吉铁路是非洲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由于项目部沿线地理环境特殊,使得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因地制宜找填料,成为项目党政领导心目中的头等大事。总工程师徐州主动请缨,组建了由他为组长、11名党员群众参与的“党员科技攻坚小组”,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试验仪器,头顶非洲高原的炎炎烈日,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半个月下来,走完铁路沿线100多公里,脚磨破了皮,手搓出了茧。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终于成功攻克“火山灰”技术,不仅解决了填料匮乏的难题,节约了巨额的工程建设成本,还为埃塞俄比亚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为当地未来的建设发展拓展了资源。“火山灰”技术让徐州一战成名,由他名字命名的“徐州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中铁首批“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央视新闻《焦点访谈》和《华人世界》两大栏目将镜头对准了徐州,称其为“‘新时期坦赞铁路’上的中国工程师”,打响了中铁制造在海外的响亮名号。
  2016年底,徐州从非洲转战老挝中老铁路。雨季的老挝,大雨滂沱,无休无止。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水位线较高和地质因素,往往基坑刚挖成型又被淹没坍塌,桥梁钻孔桩难以成孔,周而复始,严重影响桥梁后序施工。作为项目党委委员的徐州倡议:快速吹响集结号,以党员突击队为先导,广泛发动,全员攻坚。他带领团队快速梳理出各施工作业面所需工装和人力配置,大力实施技术攻关,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施工工艺,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老挝人民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的好成绩,12天建成3号钢筋厂、20天建成中老铁路展示馆和安全体验馆、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共计2.7公里,创造了在国内铁路建设都难以实现的速度。
  如今,项目各项施工保持平稳推进,月产值最高达到8015万元,施工现场路基逐段成型,桥梁墩身犹如雨后春笋,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十九大召开前夕,《工人日报》开展“寄语‘十九大’”活动,作为四川唯一受访党员,徐州代表全体海外建设者祝福祖国,展示了中国建设者的风貌。
  中国中铁“十大优秀海外员工”、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最美职工……沉甸甸的荣誉不是这位中国工程师的句号,而是他继续冲锋的号角。为“一带一路”和国家“走出去”战略贡献力量,徐州步履不停,继续奋战在“一带一路”建设一线,高效安全优质地建好中老铁路,为在“一带一路”续写中铁故事而努力。 夏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