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古称陕州。“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素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千年”古县——卢氏县,却仍是三门峡地区唯一划归秦巴山片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住在卢氏县瓦窑沟村的村民们连吃水一直都是问题。
2015年8月,随着国内最长运煤专线——蒙华铁路16标开工建设,卢氏县瓦窑沟村迎来了风尘仆仆的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建设者。中铁上海局承担着蒙华铁路MHTJ-16标44.86公里的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他们牢记中国中铁“奉献精品改善民生”的企业使命,在四年多的工程建设中,参建员工以实际行动为民添福祉,将真情播撒在沿线百姓的心头。
引来清泉济民生
“以前是肩挑手提,靠天吃水,要不是你们中铁上海局,我们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自来水!”瓦窑沟村的张大爷满足地逢人便说。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二项目部承建14.533公里的大中山隧道横跨三门峡市卢氏县瓦窑沟乡、五里川镇两地。这里大山耸立,山区特征明显,属于八百里之称的伏牛山山系。瓦窑沟村原来的饮用水以山间水为主,水量小且时常有漂浮树叶、小草,村民挑水一个来回至少要半个小时。
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项目部主动作为,积极同当地政府沟通,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修建引水工程,有效解决了瓦窑沟乡3000余名村民日常生活饮用水水源问题。2016年底项目部正式启动水源改造工程,在大中山隧道1号斜井口河道上游修筑拦水坝、集水井,安装净水设备,并布设8000余米的引水管路,将上游河水直接引入瓦窑沟乡居民供水管网。大中山隧道2号斜井所处的瓦窑沟乡瓦窑沟村,项目部先后钻井5口,布设引水管路约5公里,引高山水源,采用无塔供水方式,彻底解决了38户村民200余人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2017年8月下旬,由中铁上海局帮助村民修建的饮用水蓄水池正式竣工交验,喝着甜甜的山泉水,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红色马甲”润童心
新学期开学之际,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二项目部共青团员将目光投向了驻地附近35名留守儿童。2017年9月8日,在蒙华铁路16标二项目部经理张林带领下,项目部团员青年身着“中国中铁青年志愿者”红色马甲,来到耿店村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书包、文具等,让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能背着新书包走进课堂。
手握崭新的文具,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喜悦。下课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品味带去的零食,短短几个小时,志愿者已经和孩子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项目部还积极开展“向耿家店小学献一份爱心”活动,在工作之余到小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
看着山区孩童们清澈的大眼睛,挥动着稚嫩的小手,嘴里发出纯真的谢谢声。“我们就是要牢记企业使命——奉献精品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建设一条铁路,造福一方百姓。”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二项目部经理张林向老师和孩子们动情地说。
精准帮扶寄深情
“每天看着这些鸡子,我就觉得看到了希望。”五里川村民葛秀香感激地说。
2016年9月18日,来自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19个贫困村的143个贫困户齐聚镇政府,领取了由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16标项目部援助的5000只鸡苗。项目党支部左书记带领员工积极参与地方“精准扶贫”,与当地镇党委、政府建立起沟通交流机制,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帮扶关系,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县政府代表和镇党委书记到项目部亲手送来大红锦旗。
“我们这信息闭塞,外出打工都是熟人带路,没门路的只能在家种地。今年中铁上海局把就业岗位送到了家门口。”在大中山隧道进口打扫卫生的村民王君梅激动地如是说。
为帮助当地的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16标项目部还通过招入当地劳动力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还避免了他们外出照顾不到家里的困扰。李小平家有80多岁的老父亲,哥哥没有劳动能力,长期卧病在床。为了照顾亲人,李小平只能在村里务农。现在他跟着工人们一起在村里的大中山隧道里打工。“早上我给家人做好饭就出门上班,有什么事也能及时赶回来。这真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李小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真情洒满帮扶路,至诚大爱谱华章。“在建设蒙华铁路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路地共建,积极为当地贫困的村民谋求福利,让村民生活得更富裕、更舒心。我们不仅仅要建设精品工程,更要在建设精品工程中改善、提高当地困难村民的生活水平。”蒙华铁路指挥部长张桂俊如是说。 程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