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中铁大桥局一公司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项目部发明了一项“神器”——“脱钩器”,在钻孔桩施工中武功卓著,大显身手,我不禁有些好奇,跑来一探究竟。
这样一个“神器”,是如何诞生的呢?
16号墩作为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60根长96米,直径2米的钻孔桩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后续基坑开挖、承台主塔施工作业将难以开展。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将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第三架子队。队长董兆明迅速安排人员进行两班制作业,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以期早日完成任务。
熟悉施工的人都知道,钢筋笼的吊放与固定是钻孔桩施工工序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可通过设有吊环的两根或四根吊筋来进行。将吊筋上端穿入插杠放置在操作平台,下端焊接在钢筋笼顶,待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抽掉插杠移除操作平台。
可是这种方法用在这里却有些“不合时宜”,吊筋16米长,焊接比较困难,也给之后的基坑开挖取土带来“障碍”,从经济层面来说,由于吊筋的不可重复利用,60根桩3840米的吊筋费用也需花费近1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没有省钱的办法呢?董兆明联想到自己之前在洞庭湖特大桥钻孔桩的施工经验,于是用两条可重复使用的钢丝绳代替吊筋。在操作平台下设置四个吊环,钢丝绳穿过钢筋笼最上面一道箍圈后,两头分别固定在吊环上,其中一头通过调节钢丝绳上的可拆卸式卡环来调整钢丝绳长度,进而实现钢筋笼顶的高程与桩顶标高一致。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松开并拆卸卡环后,钢丝绳一端得到自由,吊起操作平台抽出钢丝绳即可。
架子队按照这个办法进行施工后,发现虽然可以节省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卡环的拆卸要在狭小的吊篮内完成,操作麻烦,花费时间长。在抽拔过程中钢丝绳会出现断丝或卷曲,长度量测易产生偏差,需要经常更换钢丝绳。
“在周转使用钢丝绳的情况下,能不能避免对钢丝绳的损伤,减少钢筋笼的下放时间呢?”
带着这样的疑虑和思考,董兆明和他的小团队,集思广益,在现有施工办法的基础上,构想设计一款脱钩器来替代卡环工作——“固定钢筋笼时,将脱钩器通过一定长度的钢丝绳固定在操作平台下的吊环上,脱钩器的下端钩住焊接在钢筋笼顶的吊环,此刻脱钩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调整不同钢筋笼吊环的上下位置,来对钢筋笼顶标高进行精确定位,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起重机小钩打开脱钩器开关后,提升操作平台,取出脱钩器再次周转使用!”
他将这个设想告诉了项目总工程师,得到了项目总工的支持,工程部对脱钩器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董兆明在30毫米厚的钢板上画出大样图,钢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钢板的开孔位置、厚度,螺栓的直径均通过了结构受力检算,脱钩器加工完成后,进行了试用,效果良好。钢丝绳在周转使用的过程中不必再松开拆下卡环,而是通过脱钩器的打开与关闭来完成不同钢筋笼的吊放。为防止施工过程中脱钩器出现意外打开,董兆明在脱钩器开关上又增设了一道“保险丝”,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目前,“脱钩器”已在16号墩钻孔桩施工中被沿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钢筋笼的固定时间从四个小时缩减到了半个小时,节约了成本,加快了钻孔桩施工进度,为后续的承台深基坑开挖取土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王蔚 韩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