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蹲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机场高速公路乌尔吉图河大桥前面的空地上,他的师父,项目技术主管张希拿着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给他划大桥桥墩的受力原理。
风太大,何顺不得不侧着身子,尽量将脑袋往张希那边靠,以便听得更清楚一些。
小何是中铁四局的一名员工,蒙古族,今年21岁,刚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就赶上了蒙古国乌兰巴托机场高速公路开工,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到这个项目上来。
蒙古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是蒙古国完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该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对蒙古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中蒙“一带一路”上的重点项目。时任蒙古国总理赛罕毕其格称之为“中蒙友谊之路”。
蒙古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蒙古国道路交通运输发展部部长钢巴特在项目刚开工的时候,就对中铁四局项目党工委书记说:“第一,希望你们把路修好;第二,希望你们能为我们培养一批公路建设的人才。就像你们一样能干!”
咱们党工委书记爽快地回答说:“没问题。这不光是中铁四局的事,这更是事关‘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事。”
项目党工委结合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管理、中蒙协作队伍管控和属地化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了委派“施工生产使者、技术指导使者、安全质量使者、文化交流使者、平安幸福使者”等党员使者活动。
党员使者深入施工生产现场,奔赴蒙古部委和省市,积极对接各方,文明高效工作,给予协作队伍、蒙古分包商和蒙古籍员工技术、安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帮扶,既培育了蒙古本土队伍的施工能力,提升了中蒙协作队伍员工综合素质,也充分发挥出了管理纽带和文化桥梁的作用,展示出了党员使者的精神风貌。
孟立柱是项目副经理,管生产,他也是“生产管理使者”。为了当好这个使者,孟立柱是操碎了心。
“就一条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在国内,这根本就没难度,但放到蒙古,就不行了。这里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文明生产相比国内来说,呵呵,怕有20年的差距。”孟立柱比了比手指说。
这个项目有12个劳务公司的队伍,分包各个工序,有24个工班长在现场负责作业。孟立柱及时了解中蒙现场施工人员思想动态和能力水平,及时疏导和缓解海外员工安全顾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取得了信任,工作就好做了。孟立柱充分利用生产交班会、施工推进会和作业班组培训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盘托出,传授给中蒙施工人员。
蒙古国Dardangobi公司协作队伍现浇结构物总存在外观问题,孟立柱抱起被子就住在现场集装箱里,跟现场焊接和打磨安装工一起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并采用模板整体安装和局部振捣均匀控制等方法,两次试验成功,浇筑出内实外美的桥涵结构物。孟立柱赢得了中蒙协作队伍的信任,获得施工生产“顶梁柱”的赞誉。
除了施工生产“顶梁柱”,还有“技术指导使者”“中国熊”“安全质量使者”“铁包公”“文化交流使者”“大使李”“平安幸福使者”“幸福航”——这些来自中国的“草原使者”,他们共同为“一带一路”上的高速路增光添彩。
由于各项工作抓得漂亮,蒙古国各级政府先后组织了100多批代表到项目观摩学习和交流。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邢海明在一次检查后说,中铁四局不愧是中国中铁的标杆企业,在蒙古国建设市场也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江龙余 雷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