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章字数:1,082

□郑宏斌 中铁四局市政公司

  中学语文课本上曾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现在想起,对课文的记忆已然模糊,印象最深的便是文中那副插画:在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地里,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闰土,用力地刺向跃动于瓜间地头的猹。当时对文中乡情的理解并不通透,只是完全凭借兴趣记下了少年闰土的有趣形象。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待事物的心境也有所不同。如今我已踏入社会,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像学生时代那么单一,现在提起故乡,在岁月的沉淀下,对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国庆节前夕,我的师傅——项目党工委书记王鹏就对我说:“宏斌,自从来到项目部还没回过家吧?请两天假回家陪陪父母吧!我从你的眼神里读到了孤独。”我想家的念头再次被师傅“神预测”,因此我向项目领导递上请假条,打算回到自己“阔别”数月的家。这是我7月份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探亲。
  看着车窗外映入眼帘的一幕幕逐渐熟悉的环境,此刻才发觉自己确实已离家太久,对家的思念在这一刻也显得尤为浓烈。回到家,见到家人,归途中惴惴不安的心情霎时烟消云散,似乎天底下已不再有任何事能影响我。我和奶奶聊起项目上的生活,细心的她看出我吃胖了,我告诉她:“项目伙食特别好,我吃胖了5斤!”爱操心的妈妈却在旁边担忧地说:“可不能吃太胖,小心以后找不到对象。”
  第二天,我找到儿时的小伙伴,大家坐在一起聊工作、谈人生,在推杯换盏中总结自己的进步,在觥筹交错中调侃彼此的过往。发小们也难得聚在一起,小时候大家整天腻在一起玩耍,长大后就散落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为各自的目标努力着,只有国庆长假和年假才得以相聚一堂,重温小时候的记忆。
  每次回家,我都喜欢到处走走。看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回忆的潮水喷薄而出。家里的变化很快,一年一个样:平地上新建了几座楼房,路边的小树也逐年变得更加粗壮,房前屋后换上了另一批嬉戏打闹的孩子……时间在推着一切向前走,我们却最喜欢回过头去看过去的事。
  两天的假期过得飞快。难得的回家探亲,让在家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显得弥足珍贵。我想,家已经超脱了归属、港湾这些定义,它更多地承载着一种象征、一种符号。家之于游子是牵挂、割舍、责任;之于归人是温馨、恬淡、释然。我感慨于“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的执着;惊讶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想象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细腻;赞同于“月是故乡明”的情怀。
  此心安处是吾乡。茫茫天地间,家是给我们温暖、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但“以企为家”“爱家爱岗爱企业”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重新返回工作岗位,我已调整好继续前行的方向,希望下次探亲能和家人、朋友分享更多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