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1日
“境”界人生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文章字数:980

□ 甘辛 中铁上海局建筑公司

  王国维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用温情而细腻的情感,发现文字最淳朴的美。他的经历虽多曲折,却贵在那颗始终痴迷于学术的纯粹之心,不随时世变迁。
  在《人间词话》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他对“境”的理解。境界在他看来是内心的独白。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境界便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境”所呈现的是人的精神,是对万物的态度。
  在他的眼中,“境”以两种形态呈现。其一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另一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先生最为崇尚的还是无我之境,醉于物我两忘之情,因为只有在无我之境中才能不被太多的个人情感所干扰,拂去人间烟火的缭绕。
  “境”源于自然。在人们想要达到某种境界时,往往会被世俗中的一些事物所牵绊。这些东西限制着我们,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灌输杂念。这个时候,我们要用真情去洗涤杂念,将我们的思想回归自然。自然是干净的,是纯洁的,它引领我们找到最纯粹的自己,执着于最初的心,达到所想之境。
  “境”得之于静。“无我之境,人惟在静中得之。”境界为本质,贵在静中得。先生用一“惟”字加以限制,没有太多的花样,“境”只能在静中思索着,探求着,才能得你所求之境,才能寻求到内心的安宁。
  对于个人如何探索自身之“境”,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人生三境说。他讲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先生将三句古诗化为己意,由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到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最后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巧妙得将自己对人生之“境”的求索诗意地展现出来。我们理解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最重要就是要躬于行、亲于践,努力把握好今天,以曾国藩“日以学为业”的精神为鼓励,加强学习,多于锻炼,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总之,“境”是人心灵的写照,它指向的是信念,是自然,是宁静。有境界的人生,可宠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正如王国维先生的一生,在时代的浪潮中,执着于心中的文字,终成一代宗师。
  这样的境界,也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在尘世的浮躁和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安静与笃定,在漫漫求索的路途之中,绘出自己的“境”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