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秋天,我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转变,迎来了我的小公主。我坐月子的地方是一个绿树掩映、偏僻安静的所在,每天傍晚喂完奶,孩子甜甜地睡着了,我可以在小路间转转。秋风习习,虫鸣唧唧,素月在天,丹桂扑鼻,心中无限欢喜。
我突然想到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生活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月长圆,花常开”。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放弃了除十五以外的其他月夜,放弃了花开前嫩条抽蕊的期待,也放弃了花落时的尊重。但生活的常态本身就是不圆满的,“月,阙也”。
圆满和不圆满也许只是人们主观意识里的感受吧。这就像有和无的关系,老子说“有无相生”。张若虚说,月圆之夜“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在一片素月清辉里,察觉不到流霜飞舞,看不见白沙在滩,但他们真实地存在,张若虚看似讲了两句废话,但我觉得他是在提醒我们看到“有”也应该知道“无”。有和无是分不开的,任何主观地想把他们分开的观念都只能带来不知足和痛苦。
关于“有”和“无”的生活美学,在艺术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我有一个学书法很多年的朋友,他告诉我,他最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追求把一个字写好,写到像古代的书法家的碑帖里抠出来的一样,再把这种抠出来的字一个个地拼凑起来,并不考虑什么章法也能成为一篇唬人的作品,但他说这不是书法,顶多只能说是美丽的印刷体汉字。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心性驱动技巧带来的艺术感染力。水墨留白,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留白是一种境界,非高手而不能为。留白的前提,必须是惜墨,三笔两画,神韵皆出,简洁干净,下笔如神。往往看一幅书画作品,看它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境界的高下。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西方艺术何尝不是如此?维纳斯的断臂是留白,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留白……
我觉得生活同样需要留白,有一则短语说:给事业留点亲情的空白;给欲望留点休止的空白;给功名留点道德的空白;给交际留点包容的空白;给心情留点平和的空白;给身体留点健康的空白;给爱情留点理解和信任的空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人生的常态。
时间就像一卷素净的绢纸呈现在我们面前,毫无目的地虚掷光阴就像绢纸上毫无意义的线条,而一条单调乏味的线条期待某一天的浓墨重彩,那到时候出现的也只能是一团墨疙瘩。好的作品牵丝连带,气韵生动,处处都是当下,最细微处也能感受到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通篇连在一起就是完美的艺术。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苦心经营一点一画,也潇洒地留出一些空白。我们努力工作,也愉快地享受生活,张弛有度,粗茶淡饭,享受简单的幸福。
月亮就快圆了,但我对于月圆的期待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