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5日
人性的旁观者
——浅析《罗生门》一书中的主题创作
文章字数:1,148
  □但梦龙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
  近段时日,断断续续读完了珍藏已久的《罗生门》一书。不得不说,芥川龙之介确实不负其“鬼才之名”,作为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新思潮派的文学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然而,读他的小说最让我惊讶的莫过于他对人性入骨三分的深刻认识,而这种认识更是贯彻了整本书。
  《罗生门》一书共收录了13篇小说,其中包括了脍炙人口的《鼻子》《罗生门》《竹林中》等名篇。可以说,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题材十分广泛,既涉历史,亦有现实,内容更是丰富十足。但总的来说,其主题莫过于表露出作者对于人性的探求与索解。
  芥川自己曾说:“我经常对‘人性’表示轻蔑,是因为看到人性的弱点,那是事实。但又常常对‘人性’感到喜爱,那也是事实。”或许轻蔑,正是因为看透人性的弱点;而喜爱,则是这种洞察赋予了他创作的无尽源泉。芥川的短篇小说有若美酒,浅浅一口入喉,却可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间的尔虞我诈,人性的自私自利,浮生的世态炎凉,皆在那短小精悍的言语中展露得淋漓尽致。
  《罗生门》和《鼻子》就是触及人性根本问题的代表作,书中将人性的利己主义赤裸裸地剖析在读者面前。这种剖析奠定了芥川创作的基本主题,直至其创作生涯终点,都贯彻着这种人性的深刻剖析。
  《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平安王朝末期的京城,讲述的是一个被主人辞退了的仆人,在破败不堪的罗生门下避雨,苦苦思索着今后的生活出路时,发现了死人堆里有一个又矮又瘦的老婆子,拔下女尸的头发拿去做假发卖。在老婆子饿死和自己饿死的抉择中,仆人选择了前者,抢下老婆子的衣物,消失在夜色中。小说借用了《今昔物语》中古代故事来影射现实社会中的利己主义,仆人在失业、灾祸的双重打击下,在饿死与当强盗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我不这样干,我也得饿死嘛。”仆人的这句肺腑之言,深刻揭露出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利己本质。为了生存,道德又算什么。
  《鼻子》一文则更是芥川前期创作中颇具思想深度和艺术内涵的重要作品,受到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等人的极度推崇,可谓是作者的年少成名之作。山本有三甚至如此评价到:“《鼻子》精彩得足可选进国家选定的教科书中去。”小说围绕老僧禅智内供的长鼻,以犀利的笔锋描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与幸灾乐祸,以及老僧对生存的不安与苦恼。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有致,古典中的幽默故事在作者辛辣的笔下变成了颇为耐人寻味的讽刺故事,既讽刺了旁观者不愿意看到不幸者摆脱窘境的利己主义,也揭示了人在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不安和痛苦,显示了作家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深度。
  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及的那般,芥川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之心情”。但不得不说,生活在人性丑恶的现实和对生存不安之下的作者,是一个颇具眼光的旁观者,真真切切地看透了埋藏在浮世繁华下的真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