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风雨路,一部创业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这样的弥足珍贵:2010年12月30日至2015年12月30日,中铁上海局历经企业重组和发展转型,实现了从无到有,在困境中全面崛起,在开拓中不断跨越,在发展中加速转型,在文化中创树品牌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眸五年,中铁上海局能够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源于其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体制机制,宏观决策走对了路;源于其积极开拓营销市场、推进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踏准了点;源于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政治工作做到了位。
2011年初春,寒流尚未消退,浦江之畔刚刚成立的中铁上海局就遭遇了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建筑“寒冬”。一方面是整个建筑市场放量不足、资金周转困难,一片萧索。一方面是新生的中铁上海局,内缺资质、外少市场、基础薄弱,蹒跚上路。
要生存,要发展,如何从层层危机和重重迷雾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成为当时摆在上海局领导面前的第一要务。
在攸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上海局上下群策群力、抱团过冬,第一时间出台以“十控十禁”为主要内容的《勤俭办企业若干规定》,营造了艰苦创业、勤俭办企的浓厚氛围。他们提出了“创业起步、提速发展、跨越赶超”三步走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2016滚动发展规划》,形成了企业管理精细化、市场竞争专业化、企业发展差异化的总体思路,从全局高度谋求实现“集团公司做势、子分公司做市、项目部做事”的宏伟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这五年上海局苦练内功,先后两次实施内部重组、一次外部重组。上海局在原有4家成员企业的基础上,调整组建了14家区域性、专业性子(分)公司。在做优做强自身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营销工作,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主导、办事处为纽带、子分公司为主体的营销体系,构建了“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营销布局,尤其是地铁施工领域,上海局在成功跻身全国22个城市地铁市场的同时,已初步具备了地铁车站土建、铺轨、盾构、风水电安装一条龙服务的全产业链施工能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上下游发展的产业链,上海局实现了市场和产品的合理布局。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五年来,中铁上海局董事会、经理层、党委领导团结一心、各司其职,互补台不拆台,工作到位不越位,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从2012至2014三年间,上海局领导班子连续被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党委授予“四好班子”。2015年,上海局全年营销额突破340亿元,营业额完成172亿元,各项指标均超额或提前完成了股份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公司年营销额、营业额分别增长为重组之初的4.7倍和2.2倍,为“十二五”收官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