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4日
鏖战极高风险隧道
——中铁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纪实
文章字数:2,171
  地处震区中心,前所未见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造成大变形、炭质板岩导致瓦斯随时外溢、大断层破碎带交叉分布、有轨斜井坡度达到44%……其实不必给长达19公里的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前加上如此多的描述,我们便已知晓了施工的艰辛程度。也正因为如此恶劣的施工条件,国内才于2009年首次明确提出“极高风险隧道”概念。
  项目自开工之日起,就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施工环境及其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木寨岭隧道视察,勉励木寨岭参建员工要克服困难,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自身安全,为西部打开致富大门。
  六年如一日,中铁隧道兰渝铁路项目部参建人员凭借着中隧人“攻克隧道施工难题舍我其谁”的豪情,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目前,他们正在木寨岭为确保明年全线贯通做着最后的冲刺。 

  求实之心,破解木寨岭之险 

  木寨岭的难,主要在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经过多个不同时代的地层,有断层22处,要穿过3个背斜及2个向斜构造,穿越的板岩及炭质板岩区占全隧长度几乎一半,Ⅴ级围岩占60%以上,加之极高地应力达27.16兆帕,造成围岩变形极大,变形量最大达1780毫米,自稳能力极差,坍塌风险大。
  在隧道掌子面,高地应力引起的衬砌开裂现象触目惊心,墙上的龟裂此起彼伏,就连工作二十多年,干过十余座隧道的老开挖工都惊呼:“打了一辈子隧道,还是第一次见这么难干的。”
  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项风险源管控体系,坚持“短进尺、强支护”等施工原则,重点确保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009年以来,原铁道部、设计院、中铁隧道集团联合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将控制变形和防止坍塌作为主要攻关课题,项目部先后组织十余次专家会进行专题论证,制定了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谈到具体应对措施,项目负责人胡景军介绍:“为了控制隧道变形,我们将单层拱架改为双层拱架,同时加密拱架间距,增设拱架锁固锚杆和临时仰拱等措施,确保围岩稳定不坍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在开挖过程中,放大预留变形量30厘米,保障围岩应力充分释放,然后再采用高强度型钢支撑,保证隧道净空,这样成本上虽然会有增加,但确实有效保证了安全施工。”
  经过六年的探索和总结,项目部掌握了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的力学特性与变形机理、地应力测试方法及其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等,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铁军之本,攻克木寨岭之苦 

  2009年2月,中铁隧道集团几百名员工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里,拉开了鏖战木寨岭的序幕。
  木寨岭隧道海拔2840米,为全线高度之最,冬季冰雪天气长达6个月,室外最低温度零下21度。然而进入埋深824米的隧道,洞内温度又高达30多度。施工时工人们衣服经常全部湿透,出隧道后衣服又冻得硬邦邦的。员工们经常调侃,“我们是活的冰雕。”
  建点之初,由于绝大部分员工没有高原施工的经验,时时感觉到恶心、气喘、乏力,甚至出现流鼻血,最初以为是感冒,后来确诊是患上了高原病。项目部及时在驻地设置了医务室,请来专业医生,免费发放防止高原病药品,为员工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高原病的防治工作,让员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为项目和谐、稳定、有序发展打下基础。
  2010年10月,隧道掘进遇到涌水,每天最高涌水量达1588.5立方米,整个掌子面像水帘洞一样,没有一处躲水之地。当时正处于炭质板岩破碎带,如用爆破开挖和机械作业,存在坍塌危险。为了安全稳定通过,整个工序全部采用人工作业,用风镐一点一点掘进,出碴采用锄头和撮箕一点一点往外运。整个作业过程在雨中泡淋,经过一个多月艰难施工,隧道终于安全通过涌水段。
  2013年9月16日,一场冰雹、特大暴雨突袭甘南大地,给兰渝铁路项目,尤其是二工区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南水沟斜井工地5分钟内被洪水完全冲垮,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万元。灾难没有吓倒中隧人,更加催生了他们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勇气。短短一周,工地便恢复了往日喧闹。
  打不倒、压不垮,艰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施工条件让中隧人诞生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兰渝精神。 

  和谐之风,唱响木寨岭之歌 

  兰渝项目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维护员工权益,帮扶家庭困难的员工解决子女入学、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急难问题。目前,他们帮扶对象达九十多名。同时,项目部关心关爱员工成长,通过“结对子”“师带徒”等方法,培养新进员工40名,部分员工已走上中层管理岗位。
  项目所处的甘肃彰县、岷县是回族居住大县。项目部认真履行央企的社会职责,妥善处理路地关系,自觉维护少数民族权益。项目部在施工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方便,用洞内石碴为村民无偿修建房屋地基、维修乡村公路,冬季为附近乡村免费提供自来水,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2012年8月,岷县梅川镇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接到当地政府的求救电话后,项目部立刻调派人员、设备赶往现场配合救灾。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抢险,项目部抢通马家沟村和红星村的出行乡村路,使救援物资顺利送达灾区。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项目部于12时抢通212国道梅川段,打通了生命救援大通道,并根据安排到受灾最严重的文斗乡进行疏通道路和抗震救灾,安排车辆为灾民运送食品。
  截至国庆长假结束,距离木寨岭隧道贯通左线余273.6米、右线余220米,然而剩余的工程均为木寨岭埋深最深处,施工难度也是最大的。越是艰险越向前,如今已看到胜利的曙光,在木寨岭隧道,中隧人必将续写中铁隧道在极高风险隧道施工领域新的篇章,继续擦亮隧道施工“国家队”的称号。 巴国焱 青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