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1日
歌者
文章字数:1,180
  
  □王新平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喜爱……”
  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声,我无数次的听过,而且会跟着一起低吟。可这一次我只是静静地听,静静地听……
  歌声是从小巷传来的,穿过绿树林荫,飘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依旧那么清晰流畅。我顺着歌声的方向来到“思贤庐”。
  “思贤庐”曾是著名画家张采芹的故居,张采芹与张大千、张善孖共誉为“蜀中三张”。抗日战争时期,张采芹创办“四川美术协会”,接纳了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谢无量、傅抱石等大批内迁画家,促进了四川美术的空前繁荣。后人的纪念和敬仰,有了“思贤庐”的雅称,其匾牌为著名书法家李树荣先生所写。“思贤庐”成了当今宽窄巷子最靓丽的一块金字招牌,也让在这里流连忘返的人们心中洋溢着各种赞美之词。
  当然,不论是张采芹,还是“思贤庐”,都是值得后人称颂的。不过,此时吸引我的是在宽巷子“思贤庐”门前自由自在歌唱的一对耄耋老人,老爷爷坐在一只白色塑料方凳上,手里拿着一只蓝色的小巧的mp3播放机,一边唱,一边把播放机凑近耳边。身旁的老奶奶坐在一把蓝色铁质靠背椅子上,一边唱,一边双手击打着拍子。两位慈祥的老人面带微笑,彼此相望和着相同的韵律。
  悠扬的歌声伴着午后的阳光,让这著名的小巷多了一份温暖和感动,这是我此次成都宽窄巷子之行看到的最美的景致。歌者或许就是一对的普普通通的老夫妻,不必探询他们有过怎样的辉煌,也不必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坎坷,我只知道他们的人生是坦然的。此情此景,没有修饰装扮,没有耀眼灯光,甚至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歌声依旧是那么动听和感人。因为他们不是在唱歌,而是在歌唱,歌唱绚丽的人生,歌唱幸福的生活,还有依旧浪漫的爱情。我在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如此放声歌唱,需要怎样的境界和修炼呢?
  离开优雅的小巷,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还有林立的高楼,交错的立交桥,这一切仿佛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作证,又好似在向这座城市的建设者致敬。
  与我同行的老刘,也是第一次来宽窄巷子,虽然他在我眼里已经是老成都了,可是他因为工作忙,很少能够体会到成都人的休闲自在,喝喝茶,摸摸麻将,吃吃火锅,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是地铁施工,从1号线到3号线,五年多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下二十米深处度过的。不过,老刘遇到朋友来访总是说“成都是个好地方”。其实,他工作的环境与熙熙攘攘的小巷不同,不是惬意的风景,而是深邃的洞子;与车水马龙的大街也不同,没有斑斓的色彩,有的是盾构机的轰鸣,还有旋转的刀盘。
  回去的路上,老刘特意拉我一起去坐了地铁,在宽敞明亮的车厢里,老刘一脸的自豪,特别是列车驶过他自己亲手参与建设的那段线路时,老刘有些兴奋地对我说:“这就是咱们三局施工建设的。”
  我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走出地铁站,汇入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有的人唱给别人听,有的人则唱给自己听,还有的人从不唱歌,但总被别人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