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1日
"铁嫂 "—孙洪香
文章字数:3,184
  (上接第一版)躲过一劫的孙洪香更挠头的还在后头。有一年春天,麦地里浇返青水。当时农村用抽水机浇地,需要用摇柄(俗称摇把子)发动柴油机再带动水泵才能抽水,而摇动摇把子需要很大的体力,一般也都是男劳力干的,而且这还是个技术活儿。柴油机发动后必须把摇把子迅速摘下来,不然很容易碰伤胳膊。没有人帮忙,孙洪香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摇。一开始,力量不够,柴油机咚咚咚几下就熄火了。又一次,好容易发动着了,可是摇把子摘不下来,孙洪香一下子被快速转动的摇把子甩出去,一个趔趄栽倒泥里。满身泥水的孙洪香爬起来再试,最后总算发动着了。
  这几年,农村留守妇女多了起来,好多体力活都雇外地的人干,或者借机械干。可是,孙洪香心疼钱,宁可自己累点,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一次,家里十几亩麦子生了蚜虫,孙洪香心急如焚,再不打药麦子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可是电动喷雾器加上满满的一箱水足足有50多斤重,对于身材不高、身体不壮的孙洪香来说,背到身上谈何容易。邻居劝孙洪香雇人干。可她掐指一算,十几亩得100多块钱,她舍不得。第二天一大早,孙洪香背起喷雾器下了地。一桶又一桶,一圈又一圈,一身汗又一身汗,衬衣湿了干,干了又湿,双肩都勒出了血印来。
  天大的事,孙洪香都习惯一个人扛。为了不耽误丈夫的工作,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他铁路上的事很多,修北京站、西客站、南站,还有高铁,忙起来没白没黑的。家里的操心事我从不给他说,省得挂着,反正天塌了有地接着!”孙洪香淡淡地说。
 
  “对待侄子就得比儿子好,他们已经没了爹娘,不能再受委屈”
  哥嫂去世得早,对两个侄子来说,孙洪香既当婶儿又当娘,既当叔又当爹。她给予他们的不仅是母爱,还有做事做人的道理。孙洪香常对侄子说,不论干什么都不落在别人后面,要学技术,学手艺,有一技之长将来才好成家立业。
  大侄子袁建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面打工。2000年,孙洪香劝他学开车,还帮他交了学车的费用。2008年,村里很多人养鸭子发了财,孙洪香又张罗着让袁建养鸭子,帮着他借钱、找地方、盖鸭棚、进鸭苗,第一年行情不错,挣了四五万元,可后几年行情一路下滑,一下子赔了十几万元。“花钱买个教训,别灰心!”她宽慰侄子。
  日月如梭,袁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2000年阴历八月16日,他要订婚了,按照习俗,需要给女方2000元认门费。与此同时,二侄子袁飞考上了地处曲阜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后升本到青岛理工大学),第一年学费6700多元,生活费还要2000多元。两个人一下子就要1万多块钱,这可愁坏了孙洪香,她翻箱倒柜只凑了3000多块钱,其余的怎么办?
  “借!再没钱也不能耽误孩子结婚上学!”孙洪香很坚定。东拼西凑,她一共跑了9户人家,最终凑齐了这些钱。
  大哥刚去世时,晚上二侄子袁飞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孙洪香就和他,还有儿子袁梦,娘儿仨挤在一张床上。上了大学,袁飞每次需要钱的时候,孙洪香都提前给他打过去。“俺老二(指二侄子袁飞)懂事儿,不好意思跟我张口要钱,俺估摸着快花完了,就往他卡上打。”孙洪香说。
  对儿子袁梦来说,孙洪香内心多少有些愧疚。儿子两岁多的时候,由于没人照顾,孙洪香下地干活时经常把他带着。四年级时,孙洪香就把他送到学校住校,每周接一次。儿子一开始不适应,吵着闹着要回家。毕竟,这么小的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妈妈。“妈,你可常来看我呀!”儿子哭着喊着。孙洪香狠狠心扭头就走,一转身,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虽然妈妈把属于我的爱分成了三份,但我从来没有怪过她,妈妈让我从小懂得了自强自立,教我学会了善良、孝顺、乐观、坚强,我最佩服妈妈,也最爱妈妈。”袁梦说。 

  “四个老人跟着我享不了福,好歹有口热乎饭吃,有件暖和衣服穿!”
  “你家是开敬老院的么?”一次,邻村有人来串门,看到家里这么多老人走来走去,这样问孙洪香。
  其实,对孙洪香来说,照顾这四个老人,远比开敬老院难。
  2003年,公公患脑血栓,第一次生病,孙洪香连夜把他送进医院。由于治疗及时,没什么大碍。可留下这个病根,隔一段时间就犯一次,后来频率越来越高,身体越来越虚弱。2013年5月2日,老人再次犯病,村里人都以为这次熬不过去了。没想到,在孙洪香精心照顾下,老人竟又睁开了眼,可是老人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由于公公生活不能自理,长时间卧床不能咽食,孙洪香就为老人准备些牛奶、稀饭、藕粉等流食,每天用勺子喂老人。一次不能多吃,一天至少喂四次。“每次吃饭,都是让我爹先吃,照顾他吃好我再去吃。”孙洪香说。
  公公全身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都是孙洪香照料。“俺亲爹我也没有这样照顾过呀!可是老人不能动,咱总不能不管吧!”孙洪香说。
  在孙洪香的精心照顾下,已经83岁的公公,面色红润,浑身没有起半点褥疮,老人的床上和卧室里干干净净。
  除了精心伺候公公,她还20多年照顾三个叔公。三个叔公因为智障,一直没有成家。大叔公袁西昌2010年去世,二叔公袁西亮今年68岁,三叔公袁西行也有65岁了。“这些年他们跟我在一起虽然享不了什么福,都是一大锅里吃饭,自己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我能做的就是能让他们都吃上热乎饭,穿上干净暖和的衣服。”孙洪香说。
  2014年,镇里党委书记王涛看到孙洪香负担太重,就让镇敬老院把袁西行接走。每当他生病的时候,孙洪香不放心,总是把他接回家。今年春节后,他两次生病,一直在家住了近两个月。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每天早上起来,孙洪香都要给他把衣服、床垫清洗干净,连同被子一起在太阳下晾晒。
 
  “辛苦了这么多年,看着老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听着侄子们叫我一声亲娘,我就心满意足了”
  孙洪香离娘家只有5里多地,一年到头她却难得回去一次,即使抽空回一趟,也都来去匆匆。“去年父亲去世了,想起这么多年也没尽什么孝,心里不是滋味。可是家里有瘫痪的公公,几个不中用的叔公,实在离不开我,相信老爹(父亲)也会理解的。”孙洪香眼含泪水。
  “这期间,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家庭肯定维持不下去,孙洪香早晚得离开,可没想到她硬是挺过来了,老人们被照顾得不错,孩子们个个出息。”邻居赵秀美说。
  如今,大侄子袁建在禹城开了家小吃部,一家人和和睦睦,但他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婶子。“每逢过年过节,我都得回家看望婶子。过秋过麦,农活忙的时候我宁可小店关门,也必须回家帮婶子。”
  逢年过节,侄子们都带着家人赶回来,回不来也会打电话给婶子。“在我们的眼里,婶子就是自己的亲娘。没有婶子,就没有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婶子,就没有我自己的小家庭。”已经娶妻生子的二侄子袁飞感叹道。
  儿子袁梦是孙洪香的骄傲,从小就体贴关心妈妈。每年暑假回来,都帮着妈妈干农活。如今,他已经在北京建筑大学读一年级。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找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虽然每星期只能挣100元,但是也多少能为妈妈分点忧。”袁梦说。
  丈夫袁振海虽说在北京工作,但是作为铁路工人,居无定所,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郊、河北等地的铁路线上。“洪香是我们袁家的恩人!我欠她的太多太多了,这一辈子也报不完!”袁振海哽咽无语。
  在南街村,提起孙洪香,更是个个竖大拇指。2014年,辛店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村里评选好媳妇上榜。镇上为表彰这些模范人物,在广场上为她们树立人物灯箱。辛店镇党委副书记贾海英在布置灯箱时,村里的人看到孙洪香的宣传照片,都围上来说:“这个媳妇可真是不容易啊,真是个好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
  默默无闻这么多年,孙洪香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传颂。辛店镇党委、政府专门开了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授予孙洪香辛店镇道德模范称号。“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身边模范的宣传,让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大家,在全镇引领孝老敬亲的道德风尚。”辛店镇党委书记王涛说。
  孙洪香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反响,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专门作了批示,授予她禹城市“最美好媳妇”,奖励加补助给了她两万元,孙洪香当场就拿出1万元捐给了镇上的圆梦基金。
  “还有比我更困难的人,他们更需要帮助。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孙洪香真诚地说。
  《农民日报》记者杨志华
  通讯员 李丽峰 白聪聪(原载《农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