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8日
话说领导的亲和力
文章字数:813
  近日整理资料,又见4年前《人民日报》曾刊发的一篇题为《亲和力也是领导力》的署名文章。正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读该文再添新感,令人又想起已故的周恩来总理、焦裕禄和张鸣岐(1998年抗洪抢险中牺牲的原锦州市委书记)。周总理邢台地震时和百姓一起喝玉米糊、焦裕禄风雪夜火车站送灾民、张鸣岐街头蹬三轮车体验车夫之苦的感人片段又浮现眼前。逝者生前以巨大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拥戴,至今让人怀念。相比之下,当前有些领导者之所以不被人民群众“待见”,缺少的正是这种亲和力。
  亲和力实际上是公仆宗旨的生动体现,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一个企业,老总若具备了这种亲和力,就能凝聚人心,企业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也会奠定决策者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如果整天坐高台发号施令、坐车子走马观花、念稿子高谈阔论、摆架子不知脸红,那么企业员工就会对上司敬而远之,甚至离心离德。倘若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对属下员工不闻不问,不重视、不关心,长此以往,干群关系就会逐渐淡化,甚至恶化,久而久之,问题积重难返,员工斗志涣散,企业就会面临“沉船”的危险。
  一个企业的向心力,源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亲和力。亲者,即亲近,对待员工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说话办事热情主动,无怨言,不敷衍,没有官腔;和者,即和善,待人处事人性化,不端架子,不耍手腕,善讲暖人心的话,善做得人心的事。这样一来,威信高了,领导力强了,口碑自然没的说。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领导同志离退休或退居二线了,但他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提起,当年的事儿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而有些干部虽然在职又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但与群众却是形同陌路,其原因是习惯于高高在上而忽视了“鱼水关系”的亲和力。
  当然,强调领导干部的亲和力,不是说“亲和”就可以放弃原则,如果不惜用原则做交易搞所谓的“亲和”,这就把亲和力庸俗化了。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广大群众心里有数,自然也不会盲目与之“亲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