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困难企业的扭亏解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措施,更需要具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中铁一局三公司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带领企业员工发扬“亮剑”精神,彻底改变了一个长期居于中铁一局排名末尾的企业面貌。2012年在中铁一局优秀企业评比中,三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综合排名第一。
扭亏解困的基本情况
中铁一局三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856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28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905人,高级技师、技师88人。资产总额20.11亿元,拥有各类施工机械315台套,价值1.5亿元。公司下设32个项目经理部、2个专业化公司、4个区域化经营办事处,3个后勤基地办事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局三公司由于国内铁路建设市场青黄不接,企业发展陷入困局,生存难以为继,成为中铁一局排名末尾的困难企业。面对困境,新组建的领导班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全体员工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市场突围。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公司实现了由单一的路基土石方施工企业向涵盖桥隧施工的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领域的综合施工企业转变,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5.5亿元,是2003年的8.1倍;完成企业生产总值28.4亿元,是2003年的10.2倍;实现利润总额4800万元,是2003年的14.2倍;在岗员工年均收入6.51万元,是2003年的3.8倍;当年底企业资金保有量4.47亿元,是2003年16.1倍。十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股份公司“优秀企业”称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先进集体”和“工人先锋号”等诸多荣誉。2013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扭亏解困的主要做法
计划经济的传统理念、外延式的粗放经营是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领导班子从转变观念入手,坚决摈弃等靠要惰性思维,敢闯市场、勇闯新路,寻求企业走出困境的出路。
直面现实果断决策,大胆改革减负前行。三公司领导班子认真查找亏损要害,明确扭亏方向,大胆改革,减负前行。解体了常年亏损的特种机械修理厂,并将该厂199名员工转岗培训后充实到施工一线;全面诊断在建所有项目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措施,与项目经理签订限期扭亏增盈“军令状”,不改变局面就换人。针对公司在浙江地区95%在建项目均处于亏损经营的现实,通过与公司另一主营区域新疆地区市场综合因素的分析对比,权衡企业在这两个地区的发展利弊后,毅然放弃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集中资源和精力转战由国家西部大开发带来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疆地区,为三公司日后打造新疆成熟优势区域市场提供了战略性的发展思路。机关率先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按照员工竞聘上岗暂行办法,对14个职能部门实行全员解聘,并通过竞聘演说、现场答辩、评委评议等程序,重新公开竞聘上岗。
分析优势齐抓经营,坚持“三做”拓展市场。三公司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参与抓、开发部门全力执行”的投标责任体系,以区域化经营为市场竞争战略思想,坚持不懈地落实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经营开发片区负责制,建立并完善经营揽活的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公司片区领导和地区办事处在市场营销中的责权利,以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大家投标揽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了企业市场营销的中标率和中标质量都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