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女,中共党员,特级技师,现任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信号分公司特级技师。她扎根一线26年,先后参加90余条铁路建设及200多个铁路项目信号施工。她领衔的“黄红创新工作室”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完成技术创新19项,优化施工方案8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6项,创新成果在业内广泛应用,累计创效3000余万元;攻克亚洲最大编组站双动道岔试验调试的难题,研发的信号智能试验检测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从业以来完成的约30万根线路焊接“一线不错”,被誉为铁路建设中的“脑科神经”专家。
逐梦铁道,“农家女子”淬炼的心路历程。1978年,黄红出生于豫南的普通农家。1995年,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铁路运输学校铁道信号专业,就此开启了与铁路信号相伴的人生旅程。
黄红毕业进入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被派往哈大线信号改造工程项目。配线、绕线、焊线是信号工的基本功,女工做起来更难。黄红从手工绕各种型号铜线环练起,一天常常绕上百个。手指磨出血泡,她贴上创可贴继续练,直到绕出的线环规范美观,得到老师傅们的赞许方才罢休。预配电缆时,为看懂施工图纸,她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一方面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每逢遇到技术问题,她都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信号楼焊线,为让焊点饱满光滑,不烫伤芯线,她利用业余时间,通宵达旦地用报废端子反复练习,直至焊点完美。
勇挑重担,“偏胜过半边天”的铿锵玫瑰。黄红职业生涯中,先后参加90余条铁路、200多个信号项目施工。在她参建武汉枢纽信号改造工程期间,汉阳到余家湾三站两区间开通,封锁点仅有3.5小时。她认真核对线头,利用零星封闭点插入试验,从首个封闭过渡点到南环线三站两区间开通,实现“一线不错,一事不出,一点不延”。该工程获武汉铁路局贺电表彰,并授予“最佳工程质量奖”,黄红自此声名远扬。
京广线新乡南站地处交通要道,车流大、车速快、条件复杂。在该站信号大修工程施工中,黄红带领员工利用天窗施工200余次,每次都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新乡南站信号工程顺利开通,获郑州铁路局高度赞扬,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展示了中国中铁人的靓丽风采。
在铁路信号专业电码化施工改造项目中,黄红创新提出“一卡准”先进工作法,通过对常规信号检测仪器优化组合,精准、快速甄别既有线改造工程各类信号线路的用途,解决了既有电路用途识别难的问题,原来3个技术人员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2个技术人员半天就可以完成。
作为信号分公司技术专家,黄红先后奔赴青连铁路、郑万高铁、川南城际、莱荣高铁、龙龙高铁等100多个项目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她明白铁路信号关乎行车安全,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赢得业主单位尊重和信任,树立起良好口碑,成为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
创新增效,一线技术难题攻关的开路先锋。广坪线大瑶山隧道是世界第十大双线铁路隧道,“渗水多、道砟多、历经改造多”,信号电缆敷设困难。她带领“黄红创新工作室”团队反复勘测,经无数试验论证,研发出一种新型隧道内壁挂电缆敷设施工方法,节约成本800余万元。为推动既有线长大隧道信号电缆敷设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新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是纵贯河西走廊的重要区域连接线。在信号专业施工中,针对线缆繁多、工序复杂、工艺标准高、接口多等难题,黄红充分运用BIM技术,对室内外信号设备及线缆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50余项,有效避免了返工,提升施工效率和工艺水平。
她带领“黄红创新工作室”团队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不断创新突破,研发的“信号系统智能试验检测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信号设备自动检测和列控工程基础数据自动化校核,工作效率提高70%。“一体化信号设备基础”“ZPW-2000轨道电路补偿电容连接卡具”等系列创新产品在兰州、上海等多家铁路局集团辖内工程项目中投入使用。多年来,她主持完成技术创新19项,优化施工方案8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BIM技术交底平台等软件著作权6项,累计为企业创效3000余万元。
坚守初心绽芳华,甘于奉献结硕果。黄红先后荣获中国中铁劳动模范、中国中铁工匠、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性,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河南省建设行业“十大工匠人物”,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连续当选北京市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2021年受邀参加建党10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这是对她和所属行业的高度认可。“荣誉属于全体铁路建设者,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如今,她仍奋战在铁路建设一线,激励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用实干和创新继续书写产业工人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