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锋,中共党员,从军8年。参加过多项国防和国家重难点工程建设任务,现任中铁四局雅安至林芝段新建高原铁路某项目经理部隧道大机班班长。他以军旅本色,投身高原铁路建设,以实干担当,四年如一日紧贴隧道掌子面攻坚克难,横扫工程“拦路虎”;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孵化平台,研究隧道工艺工法工装,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祖国五湖四海,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智慧和才能。曾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农民工”、2023年“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家国情怀,初心不改上高原。一头利亮的短发、身穿板正工装的周国锋,走路带风、嗓音洪亮,始终还保持着军旅生涯的作风和习惯。1998年家乡洪灾中,目睹抗险官兵英勇身影的高中生,自此种下参军报国理想。洪水退后即怀着感恩之心参军,立誓以军人身份守护家国。
入伍后,他成为一名工程兵,从此与工程机械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周国锋钻研好学,如饥似渴地寻求技能提升、增强业务本领,熟练掌握运用凿岩台车等设备操作技能,而且对施工方案、围岩地质、爆破技术等情况也了然于胸,是当时所在部队第一位精准掌握爆破、凿岩装备操作和机械维修的多面手,先后荣获“三等功”嘉奖两次、浙江省技能竞赛金奖和全国首届安百托凿岩大师赛总冠军等称号。
“学到的是本领,拿回来的是荣誉,扛在肩上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身为班长的周国锋一直在心里思忖着。
2021年,高原铁路开工建设,得知中铁四局承建波密段“六隧两桥”施工任务时,周国锋主动请缨,成了工程队中第一个报名上高原,第一个踏入原始森林,第一个隧道开山进洞的人,以军魂为底色成立“砺剑”隧道施工班组,承担起隧道大型设备机械化施工的重任。
潜心攻关,数年一日掌子面。高原铁路建设周期面临“四大环境特征”和“五大施工难题”,工程建设异常艰难。隧道左右线施工总长度超16公里,地质构造复杂,先后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高地应力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突出,高地温、强富水段落密集,岩爆和小净距施工安全风险高。这,便是周国锋施展隧道大机配套光面爆破技术试点的主战场。
在隧道掌子面上总能见到他全身心投入隧道机械化施工方案比对的身影。综合安全、效率、人员、成本等要素资源后,周国锋会同项目管理层一致决定,隧道采用大机配套光面爆破法施工,全面应用“一桥三机六台车”工装设备,全面推行五区常态、六个提升、十项达标管理的工作模式,危险作业区可减员20人,单循环作业效率提升20%,推动各工序安全质量全面提升。
针对不同工序和工况,哪里有问题,周国锋就出现在哪里,找出症结、对症下药,隧道围岩“变脸”、横洞断面“瘦身”和机械设备“闹脾气”等个性难题都被一一治服。他还带头总结了隧道开挖“五步循环、七定管理”、支护“三步分层、七步分区”、施组“早进晚出、洞内错车”等工作法,与技术团队合力研究制定了《隧道大机配套光面爆破技术方案》《隧道凿岩台车大臂外插角控制要点》《隧道“弧形加强环+小导洞大包法”挑顶方案》等指导方案,均落地实践运用。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过周国锋和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做到了光爆炮眼残留率90%以上、炮孔接茬处错台控制在10厘米以内、隧道平均线形超挖控制在12厘米左右,实现了隧道开挖断面轮廓圆顺、爆破面精准光滑、掌子面平齐整洁,隧道开挖支护Ⅲ级围岩每天两循环、Ⅳ级围岩两天三循环的掘进新纪录。
隧贯山河,高原铁路隧道掌子面就是周国锋的工位,四年如一日,他紧贴隧道掘进技术攻关最一线,挑战世界性难题,横扫阻碍工程建设“拦路虎”,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期待高原铁路建成开通,周国锋最大心愿,就是与同事们乘首发列车,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荣光。列车驶出隧道,光明就在眼前。
倾囊相授,青出于蓝胜于蓝。在中铁四局的鼎力支持下,以周国锋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主攻隧道大型机械操作施工方向,团队成员30人,其中行业专家2人、技术骨干5人、退役军人12人。为了规范三臂凿岩台车操作行为,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周国锋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面对面研讨。他利用工余时间编制出一套《关于隧道工程大型机械设备配套操作证的申领和使用规定》,指导团队成员系统学习隧道机械化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等知识,实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导师带徒”现场培训24次、专题研讨21次,形成了学用研改一体化大机施工运维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懂技术创新、能独当一面的大机操作能手。目前,工作室团队成员中,已具备独立熟练操作能力的有23人,先后形成《一种监控量测保护装置》《一种炮眼打设质量快速检测工装》《一种锚杆打设垂直度控制工装》《三臂凿岩台车在Ⅳ级围岩有钢架段落的应用技术及工艺总结》《隧道工程大型机械设备配套操作指南》等工艺工装创新成果5项,工作室也被授予西藏自治区和中国中铁“劳模工匠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周班长是我的师傅,也是团队中的领头雁,他起点低但觉悟不低,个儿不高但水平很高,相信他能带我们在隧道机械化施工领域飞得更远!”已提任成渝中线铁路隧道工区技术负责人的孔平安这样评价道。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像孔平安这样的徒弟还有很多,他们一起见证过周国锋为解决凿岩台车超欠挖作业难题,一连数日扎在现场,反复20余次想办法、出方案,最终被认定为“创新工法”,由此一战成名。
周国锋身上那股直面挑战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和奋发有为的拼劲,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今他们早已成为独当一面的隧道大机操作能手,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隧道施工战线上,匠心微光于幽暗深邃中,如火如炬,闪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