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万里之外的安哥拉罗安达。
“让一让!让一让!医生,快救救她,她快不行了!”一个东北口音中带着哭腔。一大早,中铁四局安哥拉工地医院大门外就喧哗起来。几个中国人抬着一个中年女同志,一路风地往医院里跑。
院长张时清一边示意他们不要着急,一边让护士铺病床。一摸额头,烫得厉害,人也神志不清。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告诉他,此患者应该得了黄热病。
“尽管工地医院设备配得较齐全,但还是缺乏对黄热病检测的仪器。在一个连感冒药都买不到的国家,一旦有传染病出现,那就一定会成为大规模的疫情。”张时清担心地说。
他的担心不幸变成了现实,工地医院收治的类似患者越来越多。从安哥拉各地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痛心。截至3月21日,黄热病已导致安哥拉168例患者死亡。中国驻安哥拉使馆在3月20日也发布公告,已有至少6名在安中国人疑因黄热病身亡。
救人如救火。张时清将安哥拉的疫情及时向国内传递。
疫情信息得到了国内的迅速响应,国家质检总局综合各方信息,迅速组成30人的专家组,携带1.5吨疫苗和检测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安哥拉。
安哥拉药品进口的严格管制让中国产的预防黄热病疫苗几经周折才抵安。专家组将临时办公地点安在了中铁四局安哥拉工地医院,设备和疫苗也存放在这里。
但新的问题来了,疫苗要低温存放。尤其是黄热病疫苗,存储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使用温度在2—8摄氏度。存储和使用温度达不到,疫苗就会失效。
张时清知道事关重大,立即派出精干的工作人员,在罗安达全市找冰箱。冰箱找到了,要测量冰箱最低温度和适宜温度时才发现,没有低温温度计。虽然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有低温装置,但安哥拉疫情防治是长期的,这么多疫苗如果找不到地方存储,不要说长期使用,能不能维持专家组工作期间的接种,都很难说。
专家组在前期物资采购中,什么都想到了,还是没想到连这么一个小小的低温温度计安哥拉也没有。张时清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
大使馆立即向外交部汇报了情况,最终通过海关查找到赴安的人员,委托他将这关系全体在安华人健康的温度计带过来。得知事关重大,委托人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这几支温度计。经历20多个小时,温度计平安抵安。
张时清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在机场等候,一拿到低温温度计,张时清第一时间驱车返回工地医院,对买来的冰箱测温。
几经调试,终于调到了理想的温度。
张时清和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长出了一口气,总算保住了这救命的疫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轮疫情并没有在在安华人间大规模传染。江龙余